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、邢台文物管理处和隆尧县文保所组成的考古队,开始对有着多年历史的赵国“柏人城”遗址进行考古发掘。
今年10月份起,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、邢台文物管理处和隆尧县文保所组成的考古队,开始对有着多年历史的赵国“柏人城”遗址进行考古发掘。据悉,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这座古老城池遗址进行发掘。近日,记者来到发掘现场,一探柏人城遗址的真容。
柏人城遗址位于隆尧县双碑乡亦城、城角二村一带。古城始建于春秋时期,已有多年的历史,是迄今为止华北地区发现的现存较大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城遗址之一。柏人城系夯土建筑,它北邻泜河,三面环岗,城墙全长余米,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。年5月,柏人城遗址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据隆尧县文保所原所长曹连彬介绍,当地百姓在生产生活中曾发现过珍贵的战国时期铜质柏人刀币,当时赵国只有都城邯郸和柏人两个地方铸铜钱,这是当时柏人城经济繁荣、商业发达的重要标志。另外,民间还发现一些青铜剑、铜镜、铜带钩等文物。
另据了解,年,文物工作者曾在柏人城遗址西多米处的墓葬群处进行勘探,初步确认主墓的墓主人为柏人侯李昙。据史料记载,李昙字贵远,战国时期赵国名将,因屡建奇功被封为柏人侯。秦国并六国后,李昙被封为御史大夫,后升为司徒,死后葬柏人城城西。
柏人城田野考古队领队周海峰博士说,据史料记载,柏人城建于春秋战国时期,唐天宝年间被洪水淹没。但新中国成立以来,从未对柏人城做过正式考古发掘,该遗址历史内涵不清晰。此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今年计划发掘平方米。
柏人城的历史演变
柏人城址历年都有文物出土。年临城柏畅城城址出土战国“柏人”铭文戈二件。据考证,当为战国时期赵国驻柏人士兵所用,后为秦兵所获,辗转带至柏畅城。
柏人城在战国时期是赵国北方仅次于邯郸的第二大城市,是当地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中心。当时赵国流通两大货币“甘丹”“白人”,“甘丹”为邯郸赵王城所铸,“白人”即为柏人城所铸。柏人城经济之发达,地位之重要,由此可见一斑。
西汉初期,置柏人县,柏人城即为治所,历魏、晋、隋、唐。
唐天宝元年(公元年),柏人城被一场特大洪水淹没而废,后改迁至今之尧城镇,是为尧山县。柏人城自战国初期至唐天宝元年的漫长岁月,是其鼎盛繁荣的历史时期。因其废于洪水,所以淤积于地下的遗迹、遗物没有遭受大的破坏,是研究、考证赵国古代城市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。
按史书记载,柏人城自春秋时期晋文公于公元前年建城算起,至唐天宝元年被淹城废为止,一直以著名的繁华古城存在了余年。此后,其又经余年的风雨,成为今天的柏人城遗址。经过考古部门的勘探与发掘,其雄伟的夯土城墙轮廓已然展露峥嵘,展示着古城当年的繁荣和辉煌,讲述着多年来发生在这里的历史往事及其曾经的特殊地位。
作为一名邢台人,觉得自己生长的这片黄土地历史悠久,千百年来生生不息,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,这可能就是历史存在的意义~
内容来源:燕赵都市报、河北新闻网
本期编辑:孔子贤
邢台生活广播官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