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书君散文怀念炊烟

◎王书君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电磁炉、液化气、天然气走进了千家万户,取暖、做饭很少看到冒烟了。可不知怎的,我时常怀念小时候炊烟四起的日子。那个年代,物资匮乏,生活燃料也不例外。在广大的农村,除了大冬天在屋里烧一段煤来采暖,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厦子(方言,指厨房)里烧柴火。晒干的树枝、劈开的树疙瘩、秸秆、花柴,甚至树叶、茅草,都被用作煮饭的燃料。于是到了做饭的时候,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就会炊烟袅袅,或曲或直,不绝如缕。空气中也会弥漫着独有的气味,有柴火燃烧时发出的微微呛鼻的气息,也有煮饭炒菜时四溢的香味。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,这种味道会更加浓厚,特别是炖肉的香气,老远就能闻到,让人垂涎欲滴。千百年来,中国农民习惯了日出而作、日入而息的生活。白天是生产劳动的大好时机,人们最忙碌,连吃早饭、午饭的节奏都是快速的,所以记忆中早晨、中午的炊烟也是模糊的,一似它的缥缈。只有到了傍晚,大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动,孩子们也结束了一天的学业,一家人聚在一起,说说笑笑,晚饭也变得有滋有味,格外香甜。这时候你如果从村外看,眼前就会呈现出陶渊明在《归园田居》的诗中所描绘的画面——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,简直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。进入腊月二十以后,家家户户会为过年而蒸好几锅白馒头,还有平时不常见的长卷儿、枣花儿、枣枕头、豆包、鱼(皆面食),还要糁年糕。这个时候,母亲和姐姐揉面团、面剂子、装锅下扇,哥哥和我轮流拉风箱、烧火。风箱呱哒呱哒有节奏地响着,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、充满灶膛,熏得身上暖洞洞的。锅台上白气升腾,院子里被烟气和麦香充盈着。夕阳西下,炊烟四起的时候,也最是游子旅人思乡念亲的时候。缕缕炊烟像一条条长线,牵动着人们的乡愁。古老的《诗经》中那首《君子于役》的小诗,就是给我们描绘了“鸡栖于埘,日之夕矣,羊牛下来”的时刻,留守妇女对征戍男人的思念。袅袅炊烟还是青年男女表达美好爱情的媒质。邓丽君那首《又见炊烟》的歌曲这样唱道:“又见炊烟升起,暮色罩大地。想问阵阵炊烟,你要去哪里?夕阳有诗意,黄昏有画意。诗情画意虽然美丽,我心中只有你。又见炊烟升起,勾起我回忆。愿你变作彩霞,飞到我梦里……”“月上柳梢头”后,有多少“人约黄昏后”的浪漫故事在上演啊!缕缕炊烟是千百年来农村宁静、平和、淳朴、温馨生活的象征。在各种清洁、高效的能源走入千万美丽乡村的今天,已很少有人再对炊烟有什么感情,但我对炊烟的感情依然如故,十分牵念。总感觉用电磁炉、天然气煮的饭炒的菜不香甜,缺少了那种那种人间烟火味儿。经常闭了眼,想见炊烟再起,黄粱米饭初熟,那是何等的惬意和享受呵!……作者简介:王书君,年生,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,现任教于隆尧县固城中学。河北省诗词学会会员,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,邢台市诗词学会会员,隆尧县诗词学会会员,隆尧县作家协会会员,诗词、散文作品散见于《燕赵诗词》、《百泉诗词》、《尧乡诗词》、《牛城晚报》、《散文风》等报刊。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ongyaozx.com/lyxtq/12035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