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邢台市邢州历史名人前五位

李牧

李牧,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,以抵御秦国为主,战国四大名将之一,被誉为“兵家之神”,赵国柏仁(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)人。李牧驻守代郡、雁门郡期间,率军大破匈奴。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,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,抗击匈奴;后以抵御秦国为主,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,得到“武安君”的封号。

终其一生,主要是作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。素有“李牧死,赵国亡”之称。他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,有着崇高的威望。在一系列的作战中,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,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。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绩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。唐代追封古代64名将和宋代设庙的72名将都有李牧的身影。

魏征

魏征,字玄成,籍贯争议地有邢台市巨鹿、石家庄市晋州、邯郸市馆陶。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。早年参加瓦岗起义,跟随魏公李密,但不得重用。武德元年(年),归降唐朝,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。太宗即位后,先充谏议大夫,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。因直言进谏,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“贞观之治”的大业,被后人称为“一代名相”。魏征因病于公元64年去世。魏征去世后,唐太宗李世民追赠他为太傅,谥号为文贞。

他曾经为唐太宗李世民撰写了《隋书》序论,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史的总序,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。他在唐太宗时期担任过侍中,曾经多次向唐太宗进谏,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,如“不问苍生问鬼神”等,对唐朝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物,曾经主持编纂了《通典》和《文苑英华》等书籍。

柴荣

柴荣,五代时期后周皇帝,在位六年。邢州尧山柴家庄(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)人,祖父柴翁、父柴守礼是当地名门望族。自少“器貌英奇”,擅长骑射,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,且为人谨慎笃厚,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。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,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。在后汉时期,随郭威赴邺都就镇,任天雄牙内指挥使。广顺元年(年),后周建立,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。他为政清肃,使盗不犯境。广顺三年(95年),入朝任开封府尹,进封晋王。显德元年,郭威驾崩,柴荣登基为帝。

他在位期间,励精图治,恢复中原经济东征西讨,奠定统一基础北伐契丹,收复二州三关。他还制定出一统天下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战术,训练出一支所向披靡的禁军。国内生产有序,百姓安居。柴荣被后世的史学家们誉为“五代十国第一名君”。在民间,他被称为“柴王爷”,也被后人称为“五代第一明君”。

郭威

郭威,字文仲,别名郭雀儿,邢州尧山(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)人,五代后周开国皇帝,顺州刺史郭简之子。史称“后周太祖”。郭威帮助刘知远称帝有功,升戳为枢密副使、检校,成为统帅大军的将相。不久,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,郭威和苏逢吉同受顾命,拥立刘承祐继位,是为后汉隐帝。后来,郭威在北方地区建立了后周王朝,并自称为太祖。

他的登基过程比较曲折。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郭威在太原称帝后,被封为“天福十二年(年)”,在山西称帝,建立后汉。在提倡节俭、严惩贪官、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,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,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。他的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,为后周世宗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后周显德元年(年),郭威驾崩于滋德殿,享年五十一岁,谥号“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”,庙号“太祖”。

张角

张角,自称“大贤良师”“天公将军”,东汉冀州钜鹿(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)人,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“黄巾军”的领袖,太平道的创始人。张角在中平元年(年)以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为口号,自称“天公将军”,率领群众发动起义,史称“黄巾起义”。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发展成为遍布青、徐、幽、荆、扬、兖、冀、豫八个州,连结郡国,道徒达几十万的道教组织。

尽管张角的行为被后人批评为煽动叛乱,但他在黄巾起义中也有一定的贡献。他通过宣扬道教的思想,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朝廷的不公和压迫。同时,他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政治建议,如减轻赋税、改善民生等。他的口号“苍天已死”,这句话可以和陈胜吴广的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相媲美。

邢台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,距今已有年的建城史。关于邢台建城历史的起点,《竹书纪年》记载:"甲辰九圯,祖乙徒都于邢。"《史记·殷本纪》、《史记·周本纪》中,也有"商祖乙迁于邢"的记载。邢台是“先商之源,祖乙之都,邢侯之国”,历史上曾四次建国,三次定都,是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,素有“鸳水之滨、襄国故都、依山凭险、地腴民丰”之誉。早在上古时期,邢台就是中国的中心。相传黄帝和蚩尤九战之地,就在邢台柏人城,之后尧帝在柏人城禅位于舜。而大禹治水的地方,也在邢台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ongyaozx.com/lyxtq/18959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