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冬时节,隆尧县东良乡陈庄村设施葡萄种植基地,葡萄大棚内村民们两两一组,正将一株株葡萄苗小心翼翼的栽培到已经挖好的定植沟中,大家干得很起劲,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。“何主任头脑灵活,想法多,他带领我们发展大棚葡萄,增收致富就有盼头了!”正在栽培葡萄苗的村民陈成军一边擦拭额头上的汗水,一边高兴的说。
陈庄村地处隆尧县西南部,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普通村庄。去年,该村村委会主任何立杰先后6次带领村民到北京、山东、邯郸等地对现代农业种植项目进行考察,通过对市场需求、经济效益、土壤环境等方面进行走访、调研,最终确定将发展高效避雨设施有机葡萄作为农业结构调整项目。“这种栽培模式,投资小、见效快、复制性强,群众一学就会,整个栽培过程不用农药、化肥,全部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来提高葡萄品质。”何立杰说。
为了更好调动村民发展大棚葡萄种植的积极性,何立杰自己先行拿出30万余元,流转村民土地50亩,在村中率先建起了10个高效避雨绿色有机葡萄大棚。“我负责出资建大棚、跑销路,请村民们来种葡萄,既解决了村民自己建大棚的资金短缺问题,又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。”何立杰介绍说,葡萄大棚建好后,他将采用三种经营模式供村民们选择,第一种模式是合作模式,即农户负责参与管理大棚葡萄的日常管理和维护,所获收益双方均分;第二种模式是出租模式,即将葡萄大棚出租给种植户,并给予免去2年租金的优惠政策;第三种模式是出售模式,即将大棚出售给农户,农户收益后,可分期3年付清全款。
大棚葡萄栽培技术顾问李孟秋介绍,绿色有机葡萄属于错季葡萄,上市时间比普通葡萄早2至3个月,市场价格通常比普通葡萄高出1到2倍,按照去年市场价格估算,每个大棚纯收益将在元以上。
“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,第二轮土地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,给村民们吃上了定心丸,前不久召开的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走质量兴农之路,我带领村民致富的劲头更足了!”何立杰表示,今年将继续扩展和推广三种葡萄经营种植模式,加大土地流转力度,扩大大棚葡萄种植规模,使更多村民实现增收致富。
年以来,东良乡大力弘扬乡贤文化,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发展,乡贤文化得到不断发展,初步形成以东良乡贤调解中心为基础,以“乡贤+农村党支部”、“乡贤+义工”、“乡贤+民间经济体”等为主要内容的“乡贤+”文化。其中,东良乡贤调解中心得到社会广泛认可,并且微电影《乡贤的故事》斩获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;“乡贤+民间经济体”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道路,安中隆佳农场、陈庄村设施葡萄种植基地等方兴未艾。(贾静郭倡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