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仙女,是隆尧七女丘七烈女的神话演绎

《天仙配》、《西游记》中有七仙女的传说故事,七仙女,是中国古代神话里七位女神的总称,有时也单独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。民间一般称呼这七姐妹为:大仙女、二仙女、三仙女、四仙女、五仙女、六仙女、七仙女(私配董永)。

但人们对传说中的两个主人公董永与七仙女的来源则不甚清楚。很多人不知道,隆尧七女丘埋葬着西汉七女侠以及为父报仇的历史故事,更不知道隆尧七女丘七烈女是我国神话传说七仙女的历史源头之一。

隆尧县城东丘底村村北曾有汉朝七女之丘。据《隆平县志》记载,“北有七女丘,南有尧王墓,斯言固已久矣。”该村居北丘南墓之间,故名“邱底村”。七女侠为父报仇的故事,发生在西汉长安渭水桥畔。隆尧当时叫广阿县,这一家有七个女儿,因父亲惨遭长安令陷害、七女苦修武艺、在西安渭水桥上,搏杀仇人。从我国多地出土的例如山东嘉祥武梁祠、莒县画像石、河南安阳曹操高陵画像石,以及内蒙和林格尔壁画墓的情况看,这个故事在汉代曾经广为流传。而且,在近年的曹操高陵墓葬考古中,也出土了这类画像石。那么,七烈女与七仙女到底有什么关系呢?

山东嘉祥武梁祠七女为父报仇画像石

关于七仙女的传说最早可追溯至汉代,西汉《孝子传》有《董永传》,晋代《搜神记》也有记载:

汉董永,千乘人。少偏孤,与父居,肆力田亩,鹿车载自随。父亡,无以葬,乃自卖为奴,以供丧事。主人知其贤,与钱一万,遣之……

但是,西汉并无七仙女的记载,最早的七仙女,出现在记载七烈女为父复仇画像石的东汉武梁祠石刻,东汉武梁祠石刻有"董永奉亲"图。刻有“七仙女是羽人,以盛开的莲花为间隔,身穿长袍,长裙飘逸环绕王母、王公”的壁画。

这七个身着羽衣的会飞的七仙女,与在长安渭水桥上、为父复仇诛杀长安令的七烈女形象颇为相似。不难想见,东汉七仙女壁画故事的灵感和来源,就是西汉隆尧七女丘七烈女长安为父复仇的石刻壁画,而且,东汉七仙女壁画,并无”鹊桥“,西汉七烈女为父复仇的故事发生地长安渭水桥石刻壁画,也是后世牛郎织女鹊桥会的鹊桥原型。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壁画《七女为父报仇图》也可看出端倪。

由此可见,西汉七烈女的石刻壁画,应是七仙女神话的起源版本之一。因此我们可以说,神话七仙女,就是隆尧七女丘七烈女的神话演绎。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壁画《七女为父报仇图》

之所以说神话七仙女就是隆尧七女丘七烈女的神话演绎。是因为晋代干宝《搜神记·毛衣女》首次出现"七仙女"的文本记载:

豫章新喻县樵子,见田中有七女,皆衣毛衣,不知是鸟。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,取藏之,即往就诸鸟。诸鸟各飞去,一鸟独不得去,男子取以为妇。生三女,其母后使女问父,知衣在积稻下,得之,衣而飞去,后复以迎三女,女亦得飞去。唐宋以后,七仙女的故事形象才日趋丰满。宋代《瑶池记》,有七位羽衣女在泰山迎接王母。古籍《历代神仙通鉴》则记载,木公金母栖止于沧海方诸之山,二气相投,生九子七女,行于云,录为仙使,七仙身穿赤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、七色衣裳。明代戏曲《织锦记》首次提到董永妻的具体称呼"七姑"。《神仙济世良方》:绛姑,云姑,月姑,渺姑,青姑,碧姑,紫姑。到了明代小说《西游记》才最终出现了今天我们熟悉的七仙女:红衣仙女,皂衣仙女,黄衣仙女,绿衣仙女,青衣仙女,素衣仙女,紫衣仙女。

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如有侵权,请与联系删除

点击下方好看,给我鼓励

李苏现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ongyaozx.com/lyxzf/14311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