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薮是古代九个大型湖泊沼泽的简称,有时也可以泛指区域内的水泽。
古代九薮有不同版本,大同小异,详情如下:
(1)《周礼·职方》指扬州的具区、荆州的云(雲)梦(瞢)、豫州的圃田、青州的望诸、兖州的大野、雍州的弦蒲、幽州的貕养、冀州的杨纡、并州的昭余祁。
(2)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指吴的具区、楚的云梦、秦的阳华、晋的大陆、梁的圃田、宋的孟诸、齐的海隅、赵的钜鹿、燕的大昭。
(3)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指越的具区、楚的云梦、秦的阳纡、晋的大陆、郑的圃田、宋的孟诸、齐的海隅、赵的钜鹿、燕的昭余。
泛指水域,比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陂障九泽,丰殖九藪。”
它们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?大概猜测如下,欢迎方家指正,也供大家探讨:
扬州的具区——吴的具区——越的具区:江苏省的太湖,应该不存疑。
荆州的云梦——楚的云梦:湖南省的洞庭湖,应该不存疑。
豫州的圃田——梁的圃田——郑的圃田:也就是今天河南郑州郑东新区的圃田乡,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。相传为列子所居。
青州的望诸——宋的孟诸: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、睢县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之间。估计是古代黄河留下的,被河沙填塞,然后黄河改道,黄河多次改道以后,大泽就不存在了。也有可能黄河泛滥创造很多个大泽,也就是历史上的菏泽、雷泽、大野泽和此处的孟诸泽。
望诸、孟诸范围示意图。
齐的海隅:郝懿行《尔雅义疏》谓今山东蓬莱市、莱州市以西,历寿光、广饶至沾化、无棣等市、县以北,延袤千余里间,即古代齐地海隅薮的范围。或因这一带沿海地区常有海水倒灌、浸润,形成一片濡湿之地。古人遂视为泽薮。似乎是盐碱地?难道不是指《水浒传》中的梁山泊吗?
冀州的杨纡——秦的阳纡——秦的阳华:高诱注:“阳紆盖在冯翊、池阳。一名具圃。”冯翊,郡名。三国魏改左冯翊置。治临晋(今大荔),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、黄龙以南,白水、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。池阳县即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的部分地区。高诱说是“盖“,应该也是推测吧!
赵的钜鹿:即大陆泽。在今河北任县、巨鹿、隆尧县之间。
并州的昭余祁——燕的大昭——燕的昭余:据说在今山西省祁县、平遥县以西,文水县东南和介休市以北一带。我还以为是河北保定(雄安)白洋淀呢?
以上是三本古书中从名字来看有历史承继关系的。但雍州的弦蒲、幽州的貕养、晋的大陆又分别指哪里呢?
雍州的弦蒲:在今陕西陇县西。
幽州的貕养:在今山东省莱阳市东,后湮废。字面看还以为在今天的河北,估计也和黄河改道有关。
晋的大陆:太平御览认为在今钜鹿北广河泽。但在《吕氏春秋》中和赵的钜鹿并列,令人生疑。是一泽分两地,两岸叫法各不同,还是别的原因,就需要仔细的考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