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
请输入标题
标题
请输入标题
方清平说:我们家方太(方清平的太太)说了,我的祖祖祖祖……祖爷爷,肯定是周口店猿人。我一琢磨,我要是能生活在原始社会,太爽了!天天吃烧烤,愿意在哪烤在哪烤,不可能烤到一半,过来个猿人,把我的炉子抄走了,三分熟五分熟,想怎么吃怎么吃,甭担心致癌,原始社会没有养生专家,没人吓唬大伙!
这是不久前看《笑声传奇》,相声演员方清平,讲的一段单口相声。让我有感而发,突然想写一篇,我身边的这些烧烤人的故事。
烧烤文化在中国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万年的历史了,具体的形成应该是周口店猿人或是哪个猿人部落,学会了生火开始的。那个时候没有八大菜系,更没有中餐西餐韩国料理,“烧烤”是他们唯一的就餐方式。而现在,烧烤已成为夏天不可或缺的下酒菜。在路边三五个人一桌,啤酒一喝,烤串一撸。边聊天边看路上的行人,就像卞之琳的《断章》里那句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。”而给我们带来美味烧烤的,是战斗在烤炉旁的烧烤人,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数万年前我们祖先的生活饮食。
:
烧烤的夏天
在北京往南大概八百里地,有一个小城,隆尧,我的家乡,一个人口五十万,下辖六乡六镇,的小县城。说起隆尧,很多人不知道是哪,我每次向朋友介绍的时候我都会说,“吃过今麦郎方便面吗?你看看包装上的地址,最上面那个就是,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。那就是我的家乡,隆尧。”
隆尧人聪明勤恳能干,既有像今麦郎这样在全国数一数二的方便面产业老大,又有一批不畏艰辛,勇于奋斗,在外打拼的烧烤人。他们靠烤串这门手艺在北京生活,养家糊口。
夏日
在北京生活节奏很快,只有晚上大家才会得闲出来逛逛,夏天就喜欢吃点烧烤,而隆尧人的烧烤摊上的人,总是络绎不绝,生意之所以会这么好,一个是因为手艺好味棒。一个是因为实诚,他们常讲,你穿串烤串,自己看的过去,吃的行,你觉得吃的值,顾客才会来吃,自己都看不过去,客人也看不过去,人家还会再来你这吃吗!
隆尧烧烤人在北京,大多都是群居在某个大杂院里,一个只有十几平方的房间,在这样的一个大杂院里生活,基本上感受不到这是在北京,这个国家的首都,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,倒真的像是在老家隆尧。在大杂院里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老乡,大家讲的都是地道的隆尧话,大名“邢衡小片”。大杂院里平时很安静,彼此间并没有太多的时间交流,白天都在屋里穿串备货,到了晚上各自又都忙碌在路边摊上。就像岳云鹏孙悦那段笑声里的台词,“你出去的早,我回来的晚,咱俩不得拜的街坊。”而到了暑假大杂院里格外的热闹,放了假的孩子们,被接到了大杂院和父母相聚,院里就会多了几分孩子们的笑声打闹声。来北京的烧烤人,一年在家待不了几天,和孩子聚少离多。记得听他们说过,最心酸的事是,孩子才两三岁,就要来北京干活,分开时间久了,孩子被接到了北京,和父母见了面,孩子对父母都很陌生,愣是不到父母身边去。等和父母在一起待熟了,也要开学了,又得回去。孩子不乐意走哭个不停,使出浑身的力气挤出的眼泪,来换取留在父母身边。
/夏天的夜晚,梦在窥探/
隆尧烧烤人填满了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,为了生活,为了孩子,为了父母,他们每天穿行在车流中,奋斗在火炉旁,用他们勤劳的双手,给生活工作在北京城的人们,带来美味的烧烤,给这座快节奏的北京城,增添了生活的气息。愿在北京奋斗的人,不会沉醉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,适当的放慢自己的脚步到路边喝点酒吃点串。也祝愿每一个烧烤人在北京平安幸福,得财早归!
/隆尧烧烤在北京,有独特的味道/
北京的夏日
本期编辑:正念同志
赞赏